经常接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会问他一遍:一一,你家在哪里?他现在会准确地说出小区的名字和门牌号,但是他说出来的答案,对我来说自始至终都有那么点距离感,感觉就像报别人家的门牌号。如果此刻有人问我家在哪里,我恐怕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印象就是农村那个宽大的老宅。 对于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国家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希望能够将闲置的土地完全有效地利用起来,一场变革势在必行。 一、政策频出,集体土地寻找改革新方向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举措: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8月26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作出修改,也将于2020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 9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内容很明确,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责任,落实一户一宅,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鼓励节约使用宅基地和盘活利用闲置的宅基地。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国家对于农村集体用地政策的改革一直在寻求突破和改变。允许集体土地入市将是改革的第一步,集体土地允许入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从而更多的增益农民利益,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带给农民土地的红利。 但是,国家对于用地规范和宅基地管理的红线丝毫未作出让步。 二、集体土地强势入市 《土地管理法》修订以后,集体土地只要满足以下四个要求,就会在2020年强势进入地产市场: 1、必须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土地; 2、须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3、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4、必须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不过很多人对集体土地入市有一定的误解,认为集体土地入市后,土地成本的降低可以大幅拉低房价,对不起,入市的集体土地里没有住宅用地,更没有宅基地。 三、宅基地:最后一片土地 农村的收入无法和城市相比,父母辛苦种一年地,收入勉强才几千元,抵不过城里一个月工资。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生活的基础,宅基地则是真正安家的地方,是心中的最后一片土地。 不得不说,所有的政策对宅基地政策做出了最有效的保护,对农民的利益提供了最好的保障。一旦超越了农村收入的资本进入宅基地市场,农民的最后的保障就会被破坏得一无是处,感谢国家以民为本的政策,坚守红线,守住那一方净土。 宅基地 无数次的深夜里,我独自打量着这座钢筋水泥的小房子,思考着它和老宅对我的区别。为什么我总是想着赚钱回家再好好盖个院子,而不是努力换套大房子?可能对出身农村的我来说,不能脚踏实地的地方只能称为房子,却缺少点家的意境。 人生天地间,忽若远行客,纵有千般好,最美是故乡。 |